top of page
此網站是使用
.com
網站幫手設計的。立即用來製作您的網站吧!
立即開始
週日逃生
家
網上預定
博客
接觸
More
Use tab to navigate through the menu items.
精選文章
此語言尚未有已發佈之文章
文章發佈後將於此處顯示。
最近的帖子
PODCAST頻道:療癒鼠尾草
跨媒體敘事:敘事世界,新興技術和全球觀眾
Struggles you don’t know: studying PhD as an international student
冬季是怎麼來的
切斯特/ 紅棕城市步行與雪貂
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/ 會怎麼樣?
入夏前的散步或者探索/ 曼徹斯特市
旅行/ 英國里茲的朋友以及其他
旅行/ 德國漢堡的黑暗體驗館
美食/ 曼徹斯特TAKK手工咖啡
檔案
2021年6月
(1)
1 篇文章
2021年5月
(1)
1 篇文章
2019年2月
(1)
1 篇文章
2018年10月
(1)
1 篇文章
2018年6月
(1)
1 篇文章
2018年5月
(2)
2 篇文章
2018年3月
(11)
11 篇文章
2018年1月
(1)
1 篇文章
2017年6月
(1)
1 篇文章
按標籤搜索
Manchester
(1)
1 篇文章
PhD
(2)
2 篇文章
United Kingdom
(2)
2 篇文章
book
(1)
1 篇文章
cry
(1)
1 篇文章
hate
(1)
1 篇文章
illness
(1)
1 篇文章
london
(1)
1 篇文章
master degree
(1)
1 篇文章
review
(1)
1 篇文章
sad
(1)
1 篇文章
skin
(1)
1 篇文章
study abroad
(1)
1 篇文章
whenever you fo
(1)
1 篇文章
味道
(1)
1 篇文章
曼徹斯特
(1)
1 篇文章
療癒
(1)
1 篇文章
靈性
(1)
1 篇文章
鼠尾草
(1)
1 篇文章
跟著我們
美食/ 試試曼城新開的 Dazzling Cafe
今天初嚐曼徹斯特新開幕的“Dazzling Cafe”,在台灣特別受歡迎的蜜糖吐司,目前在英國開幕。中午十二點店門剛開我就抵達了。當時,幾位看來是專業攝影師的人們,拿著腳架在餐廳裡拍照。這時,友善的的服務員遞了菜單給我。仔細一看,上面有熟悉的繁體字,餐點內容幾乎與台灣一致。...
回顧/ 灰色曼徹斯特與洗面乳的味道
每當下筆時,想著要怎麼寫別人想看的東西,我就腦袋一片空白。 屢試不爽。 後來我放棄,即使是自言自語,就寫我想寫的。 2016年九月,我離開台北到曼徹斯特。我知道這件事已經重複很多遍,但是還是要從這裡仔細說起。 曾經住台北不長不短兩年。記得在台南,倫敦,曼徹斯特所發生過的一些...
回顧/ 所經過的那時候的倫敦
2014年剛到倫敦不久,就患上玫瑰斑疹,好幾個禮拜它退不去。診所醫師並不知道那是玫瑰斑疹,隨便的給我開藥。那時候每天晚上都全身發癢的的睡不著。 過了沒多久,在路上被搶手機,被扒了三次錢包。 再來,開始染上感冒。以往感冒在兩週內會痊癒,當時拖上了兩個月。在聖誕期間,抱病在暖氣...
Travel/ Between the new and old London
I was feeling old and new when I arrived London. Only a few weeks ago, I came to SOAS library and talked to the librarian about longer my...
Book/ Whenever You Go, There You Are.
I was struggling which books should I buy at Waterstone. Before hitting the bookstore, I was browsing all the series about "Zen" and...
英國留學/留學教我的事
你為何決定留學:身邊朋友都出國留學、家人期望、體驗不同文化、認同國外學歷; 或工作後發現環境不適合自己,希望出國磨練,畢業後在當地工作?你為何決定不留學:預算限制、投資報酬率、文憑不好獲得、在外生活有恐懼、現在生活已不錯何必出國? 今天,要講我的故事,為什麼我留學。...
如果我想要的話,可以活在泡泡裡: 曼徹斯特文學季與Patrisse Cullors
今年曼徹斯特文學季邀請 Patrisse Cullors 演講,網路上並沒有她的中文資訊,所以稍微介紹她的個人背景。她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獲得宗教和哲學學位,並在洛杉磯成立Black Lives Matter 社群以及社會運動,是知名的酷兒社會運動家。2018年一月,出版《...
隨筆/ 我們都是僅是隻身而來
自己總是想要更多,更多的物質,以及更多其他非物質的東西。過去,我以為那是心靈空洞的原因,必須以物質以及非物質來填補。後來才知道,原來那是人的一部分,那樣的慾望可以使人類前進,同時也可以毀去他。 過去,我不是很理解,為何要活得平凡。我總是不停的看不慣那些既有的價值觀,而想改變...
你為什麼連這樣都不會?我認為的教育與啟蒙
我並不認同一些教育方式。 教育的定義是什麼,是「啓蒙」。17與18世紀歐洲曾有啓蒙運動,啓蒙的英文Enlighten,後頭Lighten的含義有點亮照亮之義。因此,教育包含啓發思想,並解決諸多人類面臨的問題。 - 教育的方式,莊子有見解,他以動物不同性情及習慣,說明世上並沒...
Travel/Some sketches of Sheffield
The staff in the Sainsbury refused to sell the bear since I have no ID with me. I rushed to the bar downstairs and asked for a bear. "I...
1
2
bottom of page